眼睛度数在300度以下属于低度近视,300度到600度之间属于中度近视,眼睛如果超过600度,那么就属于高度近视。高度近视会引起视网膜脱落,具有遗传的风险,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矫正治疗,进食后要注意眼部休息,不要用手揉搓眼睛部位,平时尽量不要看刺眼的光,睡觉时可以选择佩戴眼罩,治疗后可以吃点抗生素、消炎药物或抗病毒的药物来改善。
600度以上称为高度近视,高度近视可以通过晶体置换手术来治疗。近视通常是由于日常不良的用眼习惯所导致,当度数较高时会对日常生活带来不便,需要佩戴眼镜来改善情况,如果患者已经成年,近视度数不会再变化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做手术的方式来达到彻底治愈。
高度近视是指的是近视度数大于400-600度、伴有眼轴延长、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。高度近视的病因、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和预防与一般近视不同。在我国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表现为儿童学龄(前)期出现近视,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,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,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。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、恶性近视、变性近视、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。
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,约1%左右。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,大部分会致盲,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,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6位。其主要的并发症有:
1.后巩膜葡萄肿:发生率为77.1%。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,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,矫正视力下降。近视度数越高,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。
2.
视网膜萎缩变性、出血和裂孔:由于眼轴变长,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,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、裂孔,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,导致失明。
3.
视网膜下新生血管:发生率5%-40%。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,引起出血,影响视力。
4.
视网膜脱离、白内障、青光眼: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,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-8倍。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。
由于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较多,有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,有些并发症如视网膜变性、裂孔等需作预防性激光治疗,防止失明。所以,高度近视患者应该经常到医院检查眼底、眼压等,以便作到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
300多以下都有可能使假近视
发表评论